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慈善人物慈善领路人

缪耕山:老骥伏枥志高远,笃行致远惠民生

2021-12-08 2299

宁德市慈善总会会长缪耕山

宁德市慈善总会会长缪耕山


“慈善工作者要用眼观察基层民情,用耳倾听群众呼声,用脚走遍家家户户,用手帮助排忧解难,用心融洽党群关系。”远远地,便听到了宁德市慈善总会会长缪耕山激情豪迈、爽朗洪亮的声音。


年过七旬的他,容光焕发,雷厉风行,身上有着年轻人尚且不及的冲劲和锐劲。自2011年担任慈善总会首届理事会会长以来,缪耕山秉承“慈心济世,善举惠民”宗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意,善谋利民之策,在扶弱济困、助老助残、奖教助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弘扬慈善精神、实现宁德“善治”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初心如磐。缪耕山把自己活成一颗太阳,照亮了宁德大地的阴暗角落,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房。


出身寒微,与民共甘苦


缪耕山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家中兄弟姐妹8人。父母亲以给人当保姆、做油漆的微薄收入养育着一大群孩子。拮据的生活还迫使其父母将缪耕山送养了一段时间。童年的贫穷记忆深深烙印在缪耕山的脑海里,让他对群众疾苦知之甚深、感同身受。


工作以后,他先后担任多个政府职务。每到一个新岗位,便挂钩帮扶一个村子,并与当地群众同呼吸、共甘苦,结下了浓厚的情义,被柏洋乡林洋村、楮坪乡仙岭村等4个村授予“荣誉村民”称号。


就任慈善总会会长以来,缪耕山没领过政府的任何补助,甚至还自掏腰包垫付电话费和交通费,就连茶叶和饮用水都从自家带。对此,他毫不在意地说:“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高山,就能看到伟岸;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大海,就能看到浩瀚;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找到辉煌的制高点。我们慈善工作者一定要有胸怀格局,要有执着追求!”


守正创新,惠民“六加一”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在缪耕山的带领下,宁德市慈善总会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被评为AAAA级社会组织,获得宁德市首批“学雷锋先进志愿者组织”“宁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汇聚慈善事业发展的磅礴伟力,缪耕山紧抓慈善资金筹募工作,累计募集善款1.1亿元。在此基础上,他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积极推进“六加一”(即助老、助学、助孤、助残、助农、助困及协助政府赈灾)工程,惠及困难群众7.9万人次。


此外,他还积极探索慈善改革,通过模式创新、行为创新,打造出“慈善幸福院”“失独家庭援助”“长者(孝老)食堂”等具有宁德特色的慈善品牌。其中,“慈善之光暖高墙”项目更是将帮扶范围扩展至服刑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通过设立基金、探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成立“善德文化创作中心”、举办“阳光·归途”作品展等措施,关爱和帮助这个特殊群体,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敦本务实,助民守初心


“做事不作秀,实干不蛮干”是缪耕山一贯的主张。十年来,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深入基层摸底调查,并形成工作意见反馈给市委、市政府(累计提出建议33条,大部分得到采纳),足迹遍及600多个偏僻村庄。


为切实做到连民心、解民忧、纾民困,他每年开展“走百村,进千户”活动,并将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边研究边解决。例如:福安市兰成凤一家因罹患多发性纤维瘤和其他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平时仅靠咸鱼、咸菜含糊顶饱。缪耕山获悉情况,不嫌他们身患怪病,携手宁德市政协主席兰斯琦以及志愿者前往慰问,为其送上8000元慰问金以及被子等生活用品,并帮助申请低保。临走时,更细心地记录他们的鞋服尺码,以备日后再次帮助。


“现阶段,党和国家要考虑、兼顾的事情很多,我们要立足慈善职责和宗旨,以补齐民生短板为己任,以破解民生难题为目标,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免去国家的后顾之忧。”缪耕山如是说。


此外,缪耕山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持续在党建工作的深入化、特色化和常态化上下功夫。同时,每年召开理事会,实施会长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召开项目经验交流会。为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他还倡导挖掘明代慈善家郑宗远事迹,鼓励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开展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活动,传播慈善理念、培树慈善典型,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


凝心聚力,为民担使命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缪耕山认为,目前资源贡献者已不局限于金字塔尖的少数富人,慈善惠及的行业也从最初的扶贫济困扩展到教育资源、医疗环保、文化体育等领域。社会各界要勠力同心,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共同富裕”这个伟大的社会实践中来。


慈善总会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围绕“六化”(即组织网络化、宣传立体化、管理规范化、募集社会化、救助项目化、义工服务品牌化),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大低保边缘户、失独家庭、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研究解决村财薄弱、老村干补助等问题。


“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接下来,我们将着眼未来,持续推动农村和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改变过去单纯以发放救助金为主的做法,推行‘慈善+产业’‘慈善+公益’‘慈善+基金’‘慈善+村建’帮扶模式,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造血能力。”缪耕山斗志昂扬地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年72岁高龄的缪耕山,走起路来仍然带着风。他用他的精气神彰显肩负神圣使命的光荣,用无私奉献诠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真谛,用笃实力行书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缪耕山,宁德慈善界的践行者,正朝着“共同富裕”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