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游婉玲
地处闽南金三角发展圈的漳州市,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持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厚植慈善根基。如今,漳州街头随处可见公益慈善宣传标语,人人知慈善、献爱心,慈善氛围日益浓厚。这一切得益于漳州市慈善总会多年来的笃志耕耘和积极作为,漳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游婉玲更是以怀仁为民的情怀与担当,生动诠释了慈善精神的深刻内涵。
缘起基层 构建慈善文化宣传体系
2009年,时任漳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的游婉玲,全程参与了漳州市慈善总会的筹建工作。但她与慈善的结缘最早可追溯至基层工作时期。“我九十年代在县区工作,每当春节前慰问困难群众,看到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灾受困,有的孤寡老人生计困难,心里就很难受。心想一定要致力发展经济,认真落实社会保障,让辖区内的群众过上好日子。”游婉玲如是说。
2011年,漳州市慈善总会正式成立。7年后,游婉玲当选漳州市慈善总会第二任会长。上任后,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意识到慈善事业要向前发展,首先要有浓厚的慈善氛围,要引导广大民众强化慈善意识,树立“大慈善”格局,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慈善、开展慈善活动。因此,漳州市慈善总会把慈善文化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慈善文化宣传体系。依托慈善项目、重大事件、典型个案,挖掘丰富的宣传素材,并通过日常新闻报道、创办专栏、开展活动等方式,与主流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结合品牌项目的开展对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慈行善举进行宣传,确保“品牌项目化,项目品牌化”。此外,漳州市慈善总会还通过持续性的文化宣传和引导,推动慈善理念传播,扩大慈善影响力,形成“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自2018年换届以来,漳州市慈善总会累计接收善款24216.52万元,较上届增加5197.52万元,增长27.33%。
不忘初心 坚持为民服务
自上任以来,游婉玲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和扶贫济困的宗旨开展慈善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她的带领下,漳州市慈善总会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扶贫攻坚,积极实施“慈善阳光”系列项目,通过开展“情暖万家”活动、为建档立册的低保户购买“扶贫宝”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漳州市扶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扶贫宝”精准扶贫保险项目荣获福建省“金融创新奖”;2021年,“慈善阳光”救助项目获得第四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三等奖。
此外,漳州市慈善总会还在最近几年投入1712.5万元,帮助老区村、贫困村、台胞祖籍地修建村道、校园、公园等基础设施,安装安全饮用水,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同时,开展“乡村妇女就业培训”等活动,为共建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拓展公益慈善项目,营造更为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游婉玲还积极推动“五一劳动节·关爱环卫工人”“六一儿童节·关爱孤残儿童”“八一建军节·慈善进军营”“九九重阳节·慈善在行动”等活动。目前,这些活动已成为漳州市传播慈善文化的重要平台,以及凝聚社会爱心的重要渠道。“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关心和支持这些特殊群体,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慈善队伍中来。”游婉玲说道。
多措并举 完善慈善组织建设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上任以来,游婉玲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工作,致力于“以管理促发展,以发展促实效”。一是强化内部建设,制定慈善总会《自律办法》,并向社会公布。二是严格财务管理,实行内部分级审批制度,同时通过官网和新闻媒体及时公布善款善物收支情况,做到阳光运作、公开透明。三是推动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构筑广泛稳健的慈善组织工作网络。四是做好慈善服务,获取企业信任,推动募捐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漳州慈善工作格局逐步完善。截至目前,漳州131个乡镇成立了慈善分会,1168个行政村成立了慈善工作站并配备慈善联络员1355人。2020年,漳州市慈善总会被评为AAAAA级社会组织。
游婉玲说:“入了慈善门,终身慈善人。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党和政府有号召,慈善有响应;困难群众有需求,慈善有行动’。同时,借助第三次分配的东风,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队伍中来。”年近七旬的她,仍然奔波在慈善工作的第一线,践行着她最初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