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专题栏目慈善巡礼

慈善巡礼 | 传承华侨办学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4-04-26 757

  编者按  

慈善事业在新时代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社会和谐的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引导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福建慈善成果丰硕,“慈善巡礼”活动将集中展示这些成果,传递温暖故事和真挚情感,让慈善之声响彻中华大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既是党和国家面向新征程的迫切任务,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笔者的家乡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就有一位老爷爷为中国的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奉献一生,他就是著名爱国华侨黄仲咸先生。

身临其境 感其善行

为了深入了解福建华侨办学事迹与精神,笔者不久前带领厦门大学“察侨情,聚侨力”实践队前往福建省南安市11处侨企、侨居、博物馆、纪念馆开展调研。

南安市黄仲咸纪念馆

在南安市黄仲咸纪念馆,讲解员傅小云同笔者说:“我虽然没见过黄仲咸先生本人,但从小到大都受到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后来将传播黄仲咸先生的精神作为毕生的事业。”在她的讲解下,笔者开始走近黄仲咸先生的一生……

家贫志坚 吃苦耐劳

时间回到103年前。1921年1月,黄仲咸出生在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他上学之后,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专心读书,而是要去田里帮忙干农活、去集市上帮忙卖东西。笔者在纪念馆看到了黄仲咸少年时期挑担做生意吆喝的螺号,上面霉迹斑斑、简陋无比,可见他少年生活的艰辛,但这也塑造了他不怕苦、不怕难的性格。

背井离乡 远渡南洋

1935年,黄仲咸15岁。因为连年的军阀战乱和沉重的家庭负担,黄仲咸的父亲忍痛让他远赴印尼谋生。当时华侨流传一首闽南民谣:“甘心出外来去趁,在咱唐山实在难。想起有古呣爱讲,心头沉重袂轻松。想着侵欠人钱项,失志无面通见人。在咱唐山真无空,则着相招过番邦。”意思是“心甘情愿外出赚钱,在家乡实在难。想到有苦头也不想和人倾诉,心头沉重无法轻松。想着欠了别人的钱,更加没脸见人。在家乡实在是难,不如一起出国打拼”。

那份被迫离乡的沉重,化为永恒的思念和必胜的信念,推动着黄仲咸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

纵横商海 事业有成

此后数十年,从一个无名小岛到首都雅加达,黄仲咸凭借着智慧、勤奋、诚信,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打拼,资产日渐雄厚,最终拥有亿万巨资,成为印尼华人中首屈一指的富豪。

回乡探访 开启善举

1959年,39岁的黄仲咸回乡探访。他目睹了新中国成立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看到了家乡因长期贫穷导致的教育落后,于是他慷慨解囊、捐资助建仙都幼儿园。从那时开始,他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言必行,诺必践,开始了他近半个世纪捐资公益的善举。

海外受辱 发奋强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事业有成的黄仲咸携妻儿一同前往欧洲多国旅行。旅途中,许多人都对他非常客气、友好,从多次交谈中他渐渐得知,那是因为对方常常将他误认为是日本人。当知道他的祖籍在中国后,对方的态度往往发生180度的转变。

那种傲慢、鄙视的目光对他刺激很大。他伤痛不已地说:“华侨没有祖国不行,祖国不强大也不行。”“国人在国外不受尊重源于穷,穷的根源在于愚,故振兴国运,强我民族,唯有从发展科技教育做起。”“国家振兴亟需人才,人才的造就要靠教育,我愿为科技兴国奉献绵薄之力。”

改革开放  兴办教育

1978年,改革开放后,黄仲咸认为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最根本的是要发展教育。为此,他不断捐资为南安的许多学校兴建楼宇,笔者自己就读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都有黄仲咸捐资建设的教学楼。

1979年黄仲咸捐资建设诗山中学仙都楼

黄仲咸淡泊名利,行事低调,从不在任何一座建筑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多数建筑都命名为“仙都楼”,名字来源于他的家乡码头镇仙都村。直到黄仲咸先生去世后,基金会于2014年捐资250万元建设的柳城中学教学楼才被命名为“仲咸楼”。

精准助学 雪中送炭

最令他牵挂不已的是边远山区的贫困孩子们。他选择在南安被称为“四大山头”中的眉山乡、翔云镇、向阳乡等乡镇的多所中小学兴建了20余幢校舍。

1987年10月黄仲咸先生到东田南安四中考察

他说:“做公益不要做锦上添花,要做雪中送炭。哪里最需要雪中送炭,哪里就最能出人才。”他还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我自己走过的路最清楚,贫穷而有志气的孩子最有出息,也最值得帮助。不要看他们土里土气,穿着破衣服,将来国家的栋梁之材往往就出现在他们中间。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不去帮助,也许他们一辈子就消沉下去、埋没下去了。现在我们帮他一下,为国为民都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贡献。”

十万信件 道尽真情

学生来信收藏一角

黄仲咸每年收到成千上万封来自各地的受助学生的感谢信,信里诉说着十几万受助学生对他的尊敬与爱戴。有一封写道:“敬爱的黄老爷爷,您好!我是沙县五中21位受助同学之一,您的善举让我们这些来自老区的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同一片蓝天下’的真情。在此,我再次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黄仲咸说,他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八闽大地学子寄来的那十多万封感谢信。

斯人已逝 伟绩永存

黄仲咸并非南安的华侨首富。然而,几十年来,他倾尽家财、热心教育、造福桑梓、恩泽后代,是南安华侨精神“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典型代表。

黄仲咸先生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

他被南安人亲切地称为“南安的陈嘉庚”,他更是每一位从南安走出来的学子永远思念的爷爷。

面向新征程 青年有担当

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代表并合影,黄涤岩理事长(左五)代表基金会接受表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国家正处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从黄仲咸先生的故事中学习经验、汲取力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服务于国家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为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奉献青春、奉献一生。(文/彭思禾 黄雅彬,图/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