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时间推移,人口老龄化现象将越来越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全社会在快速进入老龄化,但养老服务现状却不容乐观,“空巢”老人、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断增加,要求提供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空巢”老人留守乡村,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又不愿离开故土,只能在缺乏关爱、物质条件短缺的环境下孤独终老。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各地都在探索、总结。三年来,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岭兜村在老人养老方面作了探索,采取集中式、公益式养老的方式,受到村民们普遍欢迎,成为一种在新时期里独特、可持续的新型新农村养老模式,如何进一步探究和剖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幸福院”里好时光
—从闽侯县岭兜村慈善幸福院建设透视全国农村养老难题
“在危房里住了大半辈子,压根儿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每个月还可以领取五保金和高龄保险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好时代!”66岁的五保户林克銮老人笑容满面地说。来幸福院之前,林克銮孤身一人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每逢雨天,泥水横流,吃住都成问题。如今,在幸福院5楼住着舒适的双人间,平日玩伴也多,林克銮精神愈发矍铄。
慈善幸福院
岭兜村位于福建闽侯县洋里乡北部,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以农业种植作为主要收入,全村总人口1779人,60岁以上老人293人,其中留守老人165人,五保老人5人。由于国家正处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岭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也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多是老人与孩子。身体好的还可以,一些年龄大的或行动不便的,如何在家乡生活便给家人带来很多难于解决的挑战。
2013年5月,福建省慈善总会换届,产生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他们在制定本届五年工作规划时提出:在保持传统品牌项目(如助学、助医、助困、助农)的基础上,紧跟形势开展“慈善幸福院”、“健康快车进乡村”两个新的慈善项目,作为本届总会两个为民服务核心项目。
原闽侯县农业局退休干部何兴山获悉福建省慈善总会在全省农村展开慈善幸福院建设后,很是兴奋,便与岭兜村两委、老人会商量,数次上闽侯下福州了解相关政策,对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并两次捐资36万元作为村慈善幸福院启动和装修资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岭兜村的努力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福建省慈善总会尤其重视,该会会长叶家松不顾年迈3次亲自前往闽侯县洋里乡岭兜村考察,甚至还参与村慈善幸福院选址。
2016年,岭兜村决定建设“慈善幸福院”,以彻底解决本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通过争取,福建省慈善总会发动企业捐资27万元,民政厅拨款17万元,福州市慈善总会捐资10万元,闽侯县政府、民政局共拨款90万元,南通镇人民政府捐资18万元,洋里乡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上街镇人民政府捐资5万元,闽侯县慈善总会捐款2万元,共计179万元。一番下来,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岭兜村便决定发动村民捐款,并成立了“岭兜村慈善幸福院理事会”作为接受捐赠的单位。一时间,村民们奔走相告,踊跃捐资,短短一两个月内募集来自本村村民捐赠的建设慈善幸福院资金(含该村在外工作的人)170万元。
这期间涌现出很多感人故事。岭兜村慈善幸福院理事会理事长高邦忠说:那场景太感人,听说村里要为老人建幸福院缺钱,老老少少都来捐款,有一千两千,也有三万两万,甚至有数十万元的(何兴山36万元),但更多是两百元、三百元的,那是满满的爱心啊!
2017年11月,岭兜村慈善幸福院建成并投入使用,那天,该村93岁耄耋老人何兴章将3万元积蓄捐给幸福院,将岭兜村捐资再掀起一个高潮。
2018年,为了贴补慈善幸福院日常开支的不足,理事会又通过手机网络发起了“日行一善”项目,号召岭兜村民们献爱心,不到两年,村民们1元、10元到几百元地捐赠,至今已募集8.6万元。此外,村民江继庚还免费为幸福院提供日常用水,村民何兴铿、何兴潭也为慈善幸福院捐赠了电视和冰箱。
老人话幸福
建成后的岭兜村慈善幸福院,位于村中心,占地275平方米,高6层,28个房间,共有58个床位,配有冰箱、电视、热水器、象棋及其他老年人健康、娱乐器械。房间主要是两个人住一间,非常大也非常干净,就跟宾馆似的。慈善幸福院还专门请有煮饭和做卫生的人,此外还有3人负责管理及购买食物、蔬菜及其他生活用品。日常间老人都按时吃饭、休闲,身体好且较年轻的老人则根据自已意愿回家做一些农活,再回幸福院住,也有的则是白天在幸福院生活、休闲,晚上回家睡觉。
幸福院早晚餐一般是一荤两素,外加一个汤,菜谱都是早一天经过老人们讨论定下,并在食堂墙壁上公示菜单、及当天购买菜品的价格。
五保户林生銮告诉我们:我觉得这里很好,在家里有吃一顿没吃一顿的,不像这里天天都能够有饭吃,而且每餐还有肉或鱼,此外,住的也很好,像宾馆一样的房间,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那些好心人。
为了慈善幸福院可持续,经岭兜村慈善幸福院理事会共同商议,并形成一致意见,决定收取适当生活费用:规定五保户每月500元,本村家庭困难及符合条件者每月700元,外村五保户、孤寡老人980元(需所在村委会出具证明)。目前幸福院住有31位老人,本村18人(含5人五保户),外村13人,普遍反映很好。
由于慈善幸福院办的有特色,也吸引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家乡住。现年79岁的江昌堂,在福建省漳平煤矿退休后,跟随子女在外地住了几年,但时常想家,得知家乡建起幸福院且条件很好后,恋家的江老,便与妻子回到了岭兜村住进慈善幸福院,喜欢拉二胡的江老,每天饭后都会拉个几首,其他老人也会凑过来热闹热闹,其乐融融。
92岁高龄的林章宴,谈起幸福院的生活也滔滔不绝,一点不显耄耋老人的疲态:住在这里,生活上有人照顾,还有人陪他讲话,子孙们也放心,真是好,感谢政府啊!
76岁江赛英患帕金森病多年了,自村里慈善幸福院建成后,向孩子提出要求住进幸福院。老人是最早一批住进来的,目前来幸福院已经快两年了。两年来,她每天都过的很充实,早上6点准时起床吃饭,饭后与其他老人拉拉家常,看看电视,似乎病也好多了。老人刚住进幸福院时,没法自己吃饭、洗澡,要靠护工帮忙,而现在,老人自己吃饭、洗澡已不是问题。老人动情地说:“这里很自由、很清闲,管理人员都很关心照顾我,住进来之后我心情好了很多,人也明朗了许多,现在我手抖得不那么厉害了,这都归结于慈善幸福院给了我一个健康、愉悦的晚年生活”。
外界看岭兜
“自从岭兜慈善幸福院投入使用以来,由于符合老人离家不离村的心理以及公益式的办院宗旨,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了外界对岭兜的高度关注。
长期给予关注和帮助的福建省慈善总会会长叶家松对岭兜村慈善幸福院建设发展模式寄予无限的希望,他认为:“中国式”养老攻坚克难的重点在农村,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经济结构性差异,导致医疗保障、养老金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普遍偏低。另外,城乡经济基础差异也使多数农村家庭的经济供养能力不足,而地方政府在农村养老投入上更多地关注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农村养老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建设有限等,造成失能、空巢等老人养老服务短缺。因此,把养老服务重心转向农村,让城市养老和乡村养老同步发展,成为农村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需求,基于此,岭兜村慈善幸福院以政府+民间办具有公益性质的养老机构的模式尝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福建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温崇海这位老民政(原福建省民政厅处长)感触更深:岭兜慈善幸福院模式的意义在于探索一条政府出小头、民间出大头的政、民合办的农村养老机构,从而达到慈善幸福院建得起、用的上、可持续的目标。省慈善总会这几年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1425万元,在全省各地建设了70所农村慈善幸福院,目前看,效果很好,解决了一部分群众迫切的养老需求。
一位长期研究农村养老的社会学专家则表示:多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赴城市创业等,留守老人担负起了乡村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重任,加上政府财力不足、社会关注不多、子女赡养不足而形成大多数农村老人过着“放养式”养老,自决生活起居,甚至无依无靠的晚年生活。近些年政府虽然加大投入,建设大量农村敬老院,但无法覆盖全部农村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加上要离开生活熟悉的环境,效果并不好。而岭兜村慈善幸福院这样的养老院,政府相对投入少,主要靠村民自已捐款建设的养老院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岭兜已取得经验,让广大农村老人受益。
岭兜村慈善幸福院建设的尝试,正让岭兜更和谐、美丽!(朱明 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