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标准,深感慈善工作责任重大。
那么,如何做好慈善工作?
笔者结合21年的慈善工作实践,认为主要应在提升“五度”上下功夫。
要提升政治站位的高度
所谓“政治站位”,就是要深刻理解慈善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公益慈善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和市场的有益补充,是展现社会道义力量的重要民间组织,在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由此可见,做好慈善工作,促进和发展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事慈善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要学懂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发展之路。
要提升拓展视野的宽度
就是要把传统的扶危济困与新时代的民生保障有机结合起来,与实现小康社会、农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与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跳出对慈善的传统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不仅将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还将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列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体系,明确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因此,提升拓宽慈善视野的宽度,就是要当好政府助手,从大局出发,为百姓着想,替政府分忧。慈善不仅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还能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是推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要提升慈善文化的厚度
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积淀了厚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两千多年前,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马克思曾说过“去为别人谋福利的人是伟大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精辟地阐述了“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益慈善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得知,从古至今,慈善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内涵,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要继续将传统慈善文化发扬光大,并逐步从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方向发展,形成人人了解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使慈善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要提升专业化的深度
提升专业化水平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基础,俗话说“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升慈善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尤其要提高善款筹募、项目管理、组织实施、沟通协调与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主要途径:
一是加强自学;二是专业培训;三是以会代训;四是座谈交流;五是实地考察;六是总结经验。在锤炼思想红、业务精、作风硬的同时,还要时刻自重自警自励,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成为又红又专名副其实的慈善工作者。
要提升慈善情怀的温度
“慈善为民”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慈善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困难群众所需、所求、所盼,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走群众路线,带着项目调研,根据实际需求立项。要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坚持民生导向,带着百姓情感,在工作中与人民群众实现心相连、情相通、话相投,推出有温度、接地气、暖民心的慈善项目,当好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真正做到“雪中送炭”,用实际行动诠释慈善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使命担当。
相信,只要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立足因地制宜和群众需求,弘扬传统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慈善事业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系北京市密云区慈善救助协会秘书长 郭义才)
(来源: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