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书画探索

中國書畫名家—王旭作品選登

2021-11-14 1269

123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著名畫家王旭作品赏析

花鸟篇

1

图为王旭先生

出手不凡 大家气象

/盛 鸣

二十多年前认识王旭,最开始只知道他出身装裱世家,装裱方面身怀绝技,修复抢救过无数的历代名家名作。后来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常在一起品茗小酌,也会邀上老师少臣先生一起谈古论艺。记得多年前他曾跟少臣先生说:“我要正式拜您为师,踏实画画了。”当时我还有点诧异。

2

随着越来越熟悉我才知道,原来王旭一直写字画画,小时候画素描和色彩,对绘画和书法一直十分喜爱,几十年一直执着地坚持着。他说过,不愿意让祖传的装裱手艺丢在他的身上。他不但传承了父亲传授给他的传统技术,还出版了装裱技术专著,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3

他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人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他一身素白色长衫,大匠运斤地舞动裱画刷子,展开中国画的长卷,那精气神震撼了无数人。

4

王旭是有故事的人,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特别是他经历过修复装裱过无数价值连城的国宝,按他说每次都是如履薄冰像做外科手术一样。经他手的绝世佳品无数,这些别人没有的经历也奠定和造就了王旭的艺术品位和水准。

5

他画了这么多年画,却从不示人,按他自己说:画的不好,就是个玩!我理解他是积攒内功,也是尊重王家的祖业传承,装裱手艺没做到极致时,他不会贸然占上两把交椅。

6

几年前他用自己积墨撞水的方法画了一批太湖石,拿给邢少臣先生看,少臣先生说他画画与众不同,出手不凡。连声道:“王旭深藏不露!”装裱修复工作使他几十年天天和书画打交道,工作使王旭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学习路——,他太熟悉经典了,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望闻问切由表及里,什么是经典什么是糟粕,他见得太多。

10

所以,他还是非常专业的鉴赏家。二十余年来我向他学到很多东西,更有意思的是王旭会常邀我去工作室,看他如何将一幅支离破碎的老画完整地复原。他熟悉中国画的几大要素:宣纸、水分和墨色,当棕刷变成毛笔时,他自然是把弄自如,他的画是典型的艺术和技术的共鸣体。水的慢侵产生局部自然肌理,中庸厚重的线条穿插其间,形成画面有骨有肉的饱满和强劲。

11

他用宿墨画的太湖石和各种各样的石头,都以块面来表现石头厚重,以水溶墨的方法把石头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他在画其他花鸟题材也常用宿墨来表现需要的方面,呈现给我们与众不同的特效。他把书画装裱中熬制胶矾和染纸的方法借鉴到绘画当中,为使画面能有独特的效果,他不怕麻烦精心熬制宿墨,正可谓是匠心不凡!

12

他在艺术观念上也深受邢少臣先生影响,少臣先生的雕塑写意理论对王旭影响很大,读王旭作品不难看出他在精神层面和少臣先生的契合,给观众以一种旺盛的气场,有股壮气吞生的磁场环绕。在笔墨语言和形式感上,有与时代相合的阳刚态势。在形式上,重视墨色表现力和画面张力。画面的整体与局部、墨黑与留白常做大对比处理,使画面响亮,使精神振奋。每个细节处理都妙到毫巅,一鸟一石都考虑再三,布局合理又浑然天成。

13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无疑最讲究传承,王旭因工作关系,占据了众赏百家的文化制高点,把几十年的审美经验以极其挑剔的方式表现在自己作品上,以独特的笔墨语言、最直接的方式连接了中国画的文化脉络。以自制宿墨、王氏装裱水法和半生笔耕锤炼的精到,在装裱技艺独绝奥运会后,又一次站在了艺术的领奖台上。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家。

14

王旭:1968年生,现任职于北京画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卷轴的设计者之一并做现场演示。早年随北京画院彭培泉先生阎振铎先生金连经先生学画,在修复书画的同时坚持研习书法探索水墨花鸟画。多年来一直追随受教于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先生。近年来参加多个展览,其作品因笔墨韵味独特倍受广泛好评,并被众多喜好推崇者收藏。

15


9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