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畫探索
(书法篇)

图:王愛軍先生
独爱右军 尽得风流
—王爱军小楷书法印象
古人有“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能小楷,不能称书家”一说,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考量当代书法家,恐怕会有不少人不合格,而王爱军是一个经得起以古之标准考量的书法家。
小楷作为“五体书”之一,最难书写,也最见功力。欧阳修所谓“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王爱军钟情楷书,独爱小楷,几十年潜心研习,笔耕不辍,以小楷站立书坛,在“楷书林”中独树一帜,实属不易。


纵观爱军的书学之路,小楷初学文征明,师法《草堂十志》、《离骚经》,后学唐楷,继而追溯至魏晋。从文征明、王宠,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从苏轼、黄庭坚、米芾,到王羲之、钟繇,数十年来曾反复研究。他以这些历代书法大家的传世小楷为范本,有选择的有步骤的进行了系统临习,不断揣摩晋唐小楷的笔法和自然、朴素、天真、拙朴的书风。从对文征明情有独钟到对魏晋钟繇、王羲之的迷恋不已,爱军一路上溯,收获颇多。

欣赏王爱军的小楷作品,你很容易被他的小楷作品高古雅逸、气定神闲的魏晋风韵吸引和感染。他的小楷格调清新,气息宁静,结体稳健,笔画精致,茂密而不失松弛,端庄而不失灵动,特别在用笔上体现了一波三折的特点,每件作品都写得一丝不苟,笔笔到位,有圆劲、有遒劲、有巧劲,深得小楷艺术精髓。“好作品当在章法上有参差、疏密、奇正错落的布局,在结体上有端庄、朴茂、渊懿奇古的姿态,在用笔上的有血肉丰满、筋骨韧健、气清质实的笔调。”这是爱军的真知灼见。


一个成功的书法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除了技术层面的追求,还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其实书法艺术写的是性情,写的是学养。字的内涵,就是人的气质;字的风骨,就是人的精神。在爱军看来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有人天资聪慧,一两年便已入门,三五年似乎已十分可观;有人写了十年、二十年仍长进不多,甚至停滞不前;也有人专攻一种书体,却一辈子没有脱离古人,既没有得法,也没有悟道。其实书法艺术不是仅仅是靠天分就能收获的,也不仅仅是靠勤奋就能获得的,更是要有学问和修养来支撑。研习书法需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需要一个宁静的心境,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当今书坛虽说群体庞大,但终究有点不如人意,潜心做学问的人不多,热衷作秀搞怪的却是不少。人心的虚伪、浮躁、贪婪与真、善、美的艺术宗旨和静、雅、逸的审美情趣相背离。

爱军是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书家,在数十年的笔墨实践中,他一方面笔不离手,一方面书不离手,他还将如何写小楷写成心得,并对小楷笔法有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写好小楷“首先要从骨法上多实践,骨法用笔是表现质感的重要笔法,骨法用笔就是中锋运笔。其次是用笔宜清,所谓清是洁净的意思,清气本于中锋,而出之笔头。”在对文征明小楷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文征明的独到之处,他认为“文征明小楷是小楷发展的一个高峰,其特点一是笔画圆劲丰润、遒丽,二是结体稳健,善于留白。这是文氏小楷的优点,也是学习文氏小楷的两个方向。


在笔画上,人们对文氏小楷笔画的精致是公认的,每一笔画都是一波三折,都有轻微的‘S’型。入笔虽然是露锋,但是入锋前是有连贯的动作,并结合结构向背关系的。笔尖落纸后还有‘S’型的笔锋的转换,这个使得他的入笔并不是非常的单薄。尤其是横势的味道有点接近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的用笔味道。也有的人把文氏的露锋入笔认为是微瑕,我不这么看,这是一个人的风格和用笔方法而已。再说他的圆劲,相对赵孟頫的《汉汲黯传》,文的圆劲精巧和劲健的特点就非常突出,相对外拓法多些,同时用笔上有虚有实,弧线甩的更圆。”正是这份用心和执着,让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如何传承和创新,如何将小楷艺术发扬光大,爱军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在他心里,小楷与汉隶是可以相互取法的,有相得益彰之妙,就像欧阳询的楷书便是熔铸了汉代隶书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所以走博采众长之路一直是他小楷艺术创作的努力方向。


爱军的书法筑基于楷书,数十年专攻楷书,又兼收并蓄,旁通各体,从中汲取营养,厚积薄发,从一点突破,走向纵深,走向博大。琢磨“王爱军”这三个字,突然发现他似乎生来就注定是“王字”的有缘之人,于是想到一句赠给他:写王字独爱右军,追魏晋尽得风流。
爱军写的是蝇头小楷,走的却是风雅大道。
作者:流沙

艺术家:王爱军,笔名:晓林。斋号:墨香阁。吉林人。
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特聘画家,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导师李小可工作室画家,
李家山水传人,
北京翰墨东方书画院艺术顾问,
中国书画春节联欢晚会艺术顾问,
中国台湾国画院院长,
大连墨香阁书画院院长,
北京市王爱军艺术馆馆长。


绘画师从李小可、贾又福和史国良先生,并先后得到了程大利、袁武、霍春阳、贾广健、何加林、林容生、方向先生的指导。 书法师从欧阳中石和胡抗美先生,并先后得到了李刚田、刘洪彪、杨明臣、刘文华、李松、张继先生的指导。

绘画风格:
写意、工笔俱佳,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猎,主攻山水。山水大致分两类,一类侧重表现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连绵、气势磅礴的北派山水。另一类以山村、渔村、山寨为创作对象的江南山水。北派山水以《太行》、《长白山》、《青藏高原》、《大西北高原和雪山》系列为代表,笔墨大开大合,勾勒沉着痛快,有一种吞吐大荒、撼人心魄的磅礴气势。用笔用墨大胆沉着,率性、洒脱,果断凝练,线条讲究书法用笔,抑扬顿挫,注重笔墨关系和笔墨结构,用笔大刀阔斧,线条老辣,气韵生动,水墨淋漓,团块状的墨色极尽浓淡枯湿变化;构图大胆,水墨韵味十足。江南山I水表现出笔墨细腻,层次丰富,如叙事般娓娓道来,有一种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的诗意。在他的画中,汲取“李家山水” 积墨、宿墨、新墨互用的创新墨法,擅于驾驭笔墨,讲究用笔、用墨、用水,作品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极具感染力。
书法风格:
书法五体兼擅,以小楷见长。作品高古雅逸、气定神闲,用笔流畅舒展,遒丽多姿;特别注重行气和章法呼应,可谓动静相生。笔墨雄浑又不失书卷气。


书画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各大艺术馆以及艺术机构收藏,先后在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北京、香港、台北、广州、上海、兰州等地举办书画个人展览和联展。

图:王爱军先生
書畫探索
(书法篇)
第2407期
(总第0520期)
供稿:《今日美術家》
策划:《長明藝術工場》
主持:蔡成剛,出生于山东淄博,现居北京,祖籍河北衡水。
现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食品安全发展联盟顾问、中酒协《中外酒业杂志》顾问、微曛挥赋酒業(四川大邑)公司顾问、北京华利传媒顾问。
曾任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主持、评论、策划、曾连续十一年采访全国两会。
责编:欧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