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书画探索

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選登

2020-07-21 1482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著名畫家叶浓作品赏析

叶浓:现为中国山水画创作院执行院长、中国民族艺术馆执行馆长、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全国美术考级中国画专业高级考官。

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研究生,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顾问、国家民族画院学术委员、世界顺德联谊总会书画艺术俱乐部(加拿大)艺术顾问。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外交部、民族文化宫、中国国家画院及国外使馆、收藏家收藏。

知中融西别有新境

—评山水画家叶浓的山水画

 

在中国画坛,山水画家叶浓是由油画家成功转变为国画家的佼佼者之一,在中西方绘画间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在中国山水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为当今画坛所关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有着许多的不同,如中国重笔墨,西方重形色;中国重平面结构,西方重立体深度;中国重气韵,西方重质量……这许许多多的不同成为中西方绘画融合吸收的屏障,使得众多油画家转换为国画家难以成功,仅仅成为用中国画工具画素描的所谓国画家,画出的作品也不中不西,中国人不喜欢,外国人不为然,穷其一生而终无所获。基于此种认识,叶浓在学习山水画阶段就注重临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典作品,抓住笔法和结构不放松,努力让中国画的造型手法成为自己山水画的造型基础,从而改变以往素描方式作为造型基础的旧方法。在叶浓看来,中国画突出的是线性结构,用笔用墨都是通过线结构、线造型来实现,“引书入画”也只有线结构才有了契机。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叶浓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临摹上,从宋代到清代,从范宽到王蒙,从董其昌到四僧,他都有所涉猎,从一点一画,一树一石,一勾一皴,他都细心观察体会,一张张临摹和练习堆积如山,一个个难题和困惑层层破解,一路走来,换取的是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有了充分的掌握和深切的体悟。叶浓的努力,就是将中国画笔墨与结构作为本体来运用,将西方绘画作为应用来掌握,这样,体用就有了秩序。叶浓对中国传统的临摹就是解决在造型手法上,力求以中国画平面结构为基础,以笔法为切入点,画出有中国画特质的山水画。近年来,叶浓的山水画作品时常出现在全国性大展中,获奖率也颇高,显示出他的艺术才能,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山水画创作是有着很大的期望空间的。

我们通观叶浓的这些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完整而厚重的,视觉与感觉并重,意象与形象兼顾,工细与写意相融,色调与情调互济,作品中充满着现代气息和笔墨趣味。他的山水画作品,在注重结构的同时,又有素描因素笼罩在山石树木房舍之间,使画面有了视觉上的空间深度,只不过这个空间深度在平面结构的掌控下,没有走向三维空间,只是保持一种“二维半”的浮雕式平面模式,这样就避免了笔墨成为质感、量感、空间感的一部分,丧失了独立表达的能力。叶浓在着色方面,许多作品表面看起来似乎只是传统画法的青绿和浅降,但在色彩关系上,他又把西方绘画的色调关系巧妙地运用于画面中,让色调与情调得到了和谐统一。这样一来,他画中素描与色彩的借鉴,不仅没有损伤中国山水画的笔情墨趣,而且在此基础上,又为作品带来了些许现代性和视觉上的真实性,也有了传统画法所缺失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叶浓的山水画创作,就是在中西借鉴、中西融合方面的有益尝试,他是在不丢失民族传统造型手法和笔墨语言的前提下来展开中国画的广泛借鉴的。他和许多油画家画国画的根本不同是,他们完全丢弃了中国画的平面结构造型手法,而这一重要环节的疏漏,使得笔墨随之成为明暗的附庸,作品也成为一张准素描。叶浓的山水画创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大型创作,一类为山水诗意类。前者注重浑厚黑重的大格局营造,后者则重在小品抒情,两者构成了画家的总体面目。在他的小品类、诗意类创作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徽地古风笔意,让读者顿生怀古之心,隐逸之想,这也是一种地区绘画传统的天然传承。我们从叶浓的山水画创作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绘画从来就是一个开放性结构,它虽然注重本身的历史继承,也从不拒绝向西方学习,只是我们容易走上用西方代替中国的歪路上,寻找不到何处可以借鉴,何处不能借鉴的有效门径。叶浓的学画历程和融汇中西的实践,就是想避开以往用素描画国画的所谓借鉴,是从画理、画法层面去展开自己的创作探索,画出当代画家视觉关照下的山水意境,寻求山水画的出新之路,让古老的中国山水画放射出新的生命力量。我们更寄希望于叶浓在将来的山水画创新上取得更好的成就,参与到推动中国画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为我们的伟大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节选自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桐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