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书画探索

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選登

2020-09-13 1723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著名畫家范一冰作品赏析

人物篇

范一冰,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国学经典书画院副院长,新水墨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区美协副主席。

艺术的巴黎

——范一冰

巴黎之所以恒久感动世界,左右潮流,除了法国人旺盛的创造力,恐怕更是因为巴黎是个艺术之都。那个佐拉笔下的饕餮之都,福楼拜眼中的欲望之都,波德莱尔心头的时尚与革命之都。这座城市自十八世纪起,就一贯注重季节轮回,世风流转。又向来以色彩反差,个性彰显、优雅浪漫为荣。巴黎这个闻名于世的城市,历史上拥抱过无数的艺术大师。自拿破仑以后又拥有了无数闻名于世的艺术之作。无论是建筑还是文学,还是大师笔下的画作,这些在巴黎是那么和谐的悠久的存在于这个美丽的城市,并且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巴黎在这个世界上光彩夺目,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并且无以复加。夏加尔曾说:艺术的太阳只照耀巴黎。 我却想,巴黎的艺术就像太阳一样照耀整个世界,令世界人民无限向往。

2014年10月至12月我由中国美协派往,来到中国美协巴黎艺术城吕霞光工作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艺术研修。在巴黎的三个月,我走遍了巴黎的许多博物馆、以及远在巴黎市郊的巴比松小镇。令我更加喜欢的还是: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心,并多次前往参观。奥赛博物馆作为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曾被誉为“欧洲最美博物馆”。它凝聚了欧洲近代艺术精华。在奥赛,见到了我非常喜爱的大师--梵高的多幅作品。如《奥弗的教堂》、《向日葵》等。在梵高的作品中,颜色随着空气在流动,每一笔都饱含着梵高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梵高的艺术一直影响着世界,在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梵高的艺术魅力更是绚烂璀璨。

蓬皮杜中心主要展示当代艺术作品。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蓬皮杜中心见到了中国画家潘玉良、常书鸿、刘海粟等前辈画家在三、四十年代在法国留学时的画作多幅。特别是潘玉良的《浴女》,用笔简洁,构图大气,画面中透露出浓浓的中国元素。在潘玉良的画作前,我想起了一句话:“艺术是世界的”。这里,我特别要说的是卢浮宫。卢浮宫藏品的魅力,虽然早有耳闻,但是,当我置身其中时还是被它的博大精深而震撼,被艺术品本身所散发出的生命力而感动!始建于1204年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数万件藏品包罗万象,仅仅是绘画馆就有35个展厅,雕塑馆有27个展厅。我每次去卢浮宫都是在早晨七点出发,步行四十分钟到达。此时,由著名华人设计师设计的卢浮宫入口,已排起了长队,这个长队是由各种颜色的皮肤组成,他们和我一样是由卢浮宫的魅力吸引而至。

从早到晚,我陆续在卢浮宫看了整整五天,感觉还没有看完、没有看够。卢浮宫的宝藏究竟多到什么程度?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导游图册上每一层都会标出多个绝世珍宝并特别标注展位,德拉克罗瓦1830年反映七月革命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这幅作品,在国内的画家无人不知,在卢浮宫的绝世珍宝图册上居然榜上无名。在这珍宝如云的卢浮宫,断臂维纳斯这座令国内画家无比向往的神品,却只是置身于众多的优秀雕塑神品之中,位置也并不显眼。令我难忘的是我们从国内来旅游的同胞们每到一个名作前,都会激动的争先恐后、拥挤着喧嚣着与之合影,使原本无比静谧的博物馆热闹非凡,而其他人也只能避之远观了。

在巴黎,我去了五次卢浮宫,每次与这些世界瑰宝神聊都使我享受无比。令一件镇馆之宝:《蒙娜丽莎》,想见庐山真面目还真有点不易,因为高举相机和手机的人群把那个在恒温恒湿防弹玻璃墙里面的《蒙娜丽莎》围了个水泄不通。每次,我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厚厚的玻璃又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那么朦胧晦涩。我仰望着她,心中默默的说:我终于见到你了,但你看起来好像病了?后来,经过询问工作人员得知,由于作品时间久远,而每天参观的人太多,尽管有双层防护,还是对作品有影响。很无奈,这可是全世界最昂贵的画作了,虽然她并没有真正上市过,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她的存在,使得艺术二字的含量又多了一种重要的含义。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在卢浮宫里那玲琅满目的伟大艺术之中,我感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决定了其艺术的高度。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历史,我们的艺术发源则更早于西方。我们拥有着众多令世人向往的民族艺术。作为一个画家,除了把好的作品呈现给这个时代,还应该有一份责任,让世界上更多地人知道和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艺术。因为,“人类探索与实践的历史,行为与思考的历史,矛盾与挣扎的历史,希望与蜕变的历史,其本质,都在一本本书,一件件艺术品中得到体现”。

法国的艺术气息不仅存在于历史,更荡漾在当下。每个地铁站几乎都有音乐在演奏,他们大多都是无歌词地用旋律打动人,人们在忙碌中行走,而在音乐中精神得到了升华。圣心教堂外,人们坐在露天酒吧的椅子里等待钟声的响起。钟声过后,吉他弹出的音乐则陪伴喝着红酒人们共度美好的傍晚。。而蒙马特广场的画家们,坐在自己的画架旁边,在音乐声中等待生意的到来。凯旋门、香榭丽舍、枫丹白露、塞纳河畔、老城区的街道、过往的行人等待,使我逐渐感受到的巴黎作为艺术品本身,从里到外她时刻都在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而当我在博物馆面对大师们的作品,仿佛与他们本人对视,我默默的与他们对话,虽然只有自己才能听到,但是我知道了,这才是我来巴黎研修的本质。

在即将结束巴黎研修之前,我于2014年12月21号,在巴黎艺术城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参展作品都是在巴黎画的探索性作品,共展出三十余幅作品。展览期间,来了许多不同国家的画家、音乐家、文学家观看,大家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艺术把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紧密相连。那天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们在我的展室里热烈讨论的景象令我难忘,使我感觉好玩极了,并且又有意义。我想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作品追求的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更不是讨好观者。而是在于更真实的表达自我的感受与思考。

这里,引用贡布利希的话:世上根本没有艺术这个东西,有的只是艺术家。那么这个艺术家代表的不是一种职业,一种服务于特定目的的人群。如果真的有一种目的的话,那么它只能是服务于自己纯粹的灵魂。

漫步于巴黎,这个将艺术浪漫浸透于空气中的城市,这个将浪漫艺术沁透于生活中的城市,这个艺术作品多的让你永远看不完的城市,很难让我说再见。而我这次三个月的巴黎之行,将永存我的记忆里。而记忆的长河中还会时时打开它的画卷,令我回味。我会继续走过很多城市的街道,它们会成为我艺术道路上的一个个坐标,我不会停留在某片旖旎景色之中,而不变的是我心中对绘画艺术的钟情与热爱。

2015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