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加有效、科学地开展公益慈善项目?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自成立之初即提出“科学公益”理念,希望通过新的方法与视角实现公益价值最大化。为了在闽南地区推广并践行“科学公益”思想,福建省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联合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于2021年5月30日在厦门市大唐景澜酒店举办“科学公益营”活动。闽南地区近50家公益机构和企业CSR负责人参与了活动。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屠耀华致辞
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屠耀华在致辞中表示,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即提出了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化和规范化要求,同时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关注产出和实际效果,倒推设计及实施公益项目。这与三一公益基金会的“科学公益”不谋而合。
三一公益基金会能力支持业务总监王龙玺正在讲授公益课程
活动一开始,三一公益基金会能力支持业务总监王龙玺便通过暖场小游戏拉近了公益伙伴们的距离,为科学公益课堂奠定了快乐基调。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课程一开始,王龙玺首先抛出了这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并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商业”与“慈善”之间的界限和交融,引发伙伴们的热烈讨论。传统公益擅以主观的道德判断进行善意的分配,而科学公益基于“三次分配理论”实现资源的流动,更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王龙玺以“‘近视’不是残障”为例,认为“残障”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当一种现象被人群普遍接受时,“残障”亦可以完成从“残障”到“常态”的转化。在我们帮助“残障”人士时,应该考虑他们作为正常人的需求,以实现公益行为的价值最大化。慈善起源于“善念”,源自难以被强制执行的个人自由意志。那么,是否有一个通用的指标,来衡量慈善行为的践行价值?对此,王龙玺总结道:“‘科学公益’不是恒定不变的结果,而是逐渐变化的过程。‘科学公益’是公益人的工具,如何发挥其最大、最优的价值,‘人’才是重点。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科学公益’。”从需求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最后的评估阶段,优秀的公益项目该如何运作才能更科学高效?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厦门市泉水慈善基金会、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等机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讲解,分享了各自的品牌项目与资源,让活动参加者找到了抓手,收获颇丰。几位资深公益从业者则分享了长期以来的项目执行经验,向大家生动地展示了项目执行中发生的“科学公益”。经过一天的研讨,各位公益伙伴达成闽南地区践行“科学公益”的共识,并在“共识榜”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公益伙伴现场郑重签名
对闽南地区的公益组织而言,此次活动是一场继往开来的盛会。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如何完善公益组织自身的发展是过去公益圈共同思考的问题;如何本着科学精神,促进本土公益理念的成熟发展,让每一份善意更有价值,是今后闽南地区公益组织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