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书画探索

中國書畫名家—溫彦国作品選登

2021-12-12 2419

123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著名書法家溫彦国作品赏析

书法篇

15

图为溫彥國先生

薪火傳承推俊彥

/葉培貴

彥國先生是我的學長。

去年,他轉述恩師歐陽中石先生病前的訓示:“你找小葉寫篇文章吧。”“小葉”是恩師和認識較早的學長們對我的稱呼。我頓覺壓力頗大,一是恩師尚在恢復中,不能暗請機宜;二是我對楷書素無研究,真是不敢置喙。因此而延宕了一年多。本擬用“拖”字訣“違抗”師命,但彥國學長不棄,寧可修改出版計畫,也必欲我完成任務。我既感且愧,不得不勉力而為。若有胡言,知我罪我,率由學長及閱讀此文的大雅方家決定。

5

1991年考入師門不久,即拜識了彥國學長。一開始,我只道他是歐陽先生的生活助手,恩師日常起居、出行遠遊,他必隨侍左右,助杖履,荷行囊,備筆墨,掌印信,有時周邊人群過密,他甚至還兼“保鏢”之職,保護腿腳不甚俐落的恩師,真可謂無微不至。起初沒有特別關注,慢慢地才捉摸出味兒來——這其實是很難的事情,一年兩年還好,十年八年可就未必人人都能做到、都能做好了。而彥國學長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了。我想,這不僅需要任勞任怨的毅力,更需要至親至敬的感情。

6

當然,很快我就知道他不僅僅是生活助手,而且是恩師歐陽先生的學生,也就是我的學長。他伺候筆墨印鑒的專業水準,跟恩師交談時顯示的專業知識,即便是普通人也看得出來、聽得出來,我自然不例外。但是,很長時間,我對他的專業認知僅止於此。這一方面緣於我的孤陋寡聞,另一方面卻跟他本人有關。就我而言比較簡單,那些年或攻讀碩士、博士課程,或應付各種考核,很少參與書界的事情。就他而言則耐人尋味。依常情看,他其實很有機會“借光”——與歐陽先生的親密關係,是很有發揮空間的。但他似乎沒借。即便跟我們這些學弟在一起時,他也很少說起自己的藝術成就,由此不難想像面對外界時的謙謹。

2

把上述兩面情況綜合起來看,就比較有意思了。很早就拜師,且在藝術上一直沒有放棄追求,卻甘於長時間擔任恩師生活助手。除了毅力、感情之外,我想應該還有其他值得重視的東西,但我並不瞭解是什麼——直到他把歐陽先生這個訓示轉達給我。現在我知道了:是對傳承的堅守。

4

他自言:“我一直遵從先生的教誨,專攻歐體。但寫得不好,所以總是不太敢拿出去。”眾所周知,寫歐楷在當下總體而言是一條寂寞之路,一方面是對功夫的要求太高,另一方面不吃香,參展不易,獲獎更難,付出和“回報”往往不成正比。以彥國學長追隨恩師多年獲得的見識,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難題。但他仍然堅持。這固然有可能是尊重恩師的意見,他說:“先生根據社會學書現象,讓我改學楷書。不管別人怎麼說,堅持不懈。”但僅有尊重而沒有自己內心的堅守,決不可能做到幾十年如一日,不改初心,直到現在。我深信,他是真正體驗到歐楷的巨大藝術魅力和價值了的。他的歐楷,無論用筆還是結體,都力求從本源中來,主調是《九成宮》,取其方正典雅,微舍其險峻,而增益以溫潤,突出毛筆的自然揮寫,力避描頭畫尾的刻意做作,因此看起來有親切隨和之感,無裝腔作勢之態,在眾多歐楷書家中,是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追求的。古往今來,書家燦如星斗,不可勝數,當代書學勃興,更是參與者眾多。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位書家都開宗立派,獨創面目。事實上,對於書法藝術的演進來說,薪火傳承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能夠在某家某派的學習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對該宗該派的風格在不同時代的傳播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足以稱作俊彥了。彥國學長之於歐楷,應是無愧於此的。

9

彥國學長年高於我,因時代原因,我們在受教育方面特別是傳統文史教育有所耽誤,這對書法學習顯然是不利的,在強調書法是文化的歐陽先生身邊,尤其如此。恩師要求他“在文化方面要下大力氣,寫字務求文以載道,必須學會自作詩詞章句”。這即便是對於受過系統高等教育的學習者來說也是很艱苦的一件事情,而他卻在恩師的要求下,更在自己的巨大努力下,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我見過他參加若干活動的作品,只要是主題性的,基本都是自作句,詞句雖然未必大雅,但總能切題合轍。這是非常難得的。書法以文字為藝術創造對象,即便只是一個字,也必有其與歷史文化相關聯的涵義,在關心筆墨形式的同時關注文辭章句,對藝術的豐富性必是一種重要的拓展。

7

綜上觀之,彥國學長無論在為人、尊師、習字還是修文上,都有著自己的堅守。這堅守,或源自師教。癸未春天,歐陽先生親筆給他寫信,說:“書必字如其人。敦實恭謹者,務本之道也,人、字皆當如是以求。彥國酷慕信本,甚好。務於嚴穆中力求灑脫率真。果然,其境界自可刮目以相待也。”但幾十年來,恩師所教的“敦實恭謹”的務本之道,已內化為他自身生命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核心追求,變成了他的特色。如果說還有什麼沒有達到的話,那麼可能是“嚴穆”有餘而“灑脫”不足、“率真”有待。但是這個“不足”和“有待”,相比於務本之道,無疑是末節,而且隨著年事的增長、閱歷的豐富,這個末節是完全可能彌補的。“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和恩師一樣,我相信“其境界自可刮目以相待也”!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3

溫彥國,字勱,1956年出生於山西晋中和順。

1974年入伍海軍司令部機關,1990年至1999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文化專業(大專、本科、研究生),師從歐陽中石先生,並長期為先生身邊助手。曾為海軍後勤部助理員。

8

现为: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央直屬機關書協會員,中韓書畫聯誼會會員,北京花卉協會副會長,北京世界名人國際書畫院院士,泰國淡浮院文化顧問,日本書道研究會名誉顧問,並兼任北大、人大、首師大、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等。

10

作品多在全國正書展,中青展,國展和各種書法大赛中獲奬,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書法家網,百度和各種報刊雜誌有專題介紹,并專題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釣魚臺國賓館和國外機構與政要書寫作品。

1

11

12

出版書籍有《書法教材》,《楷書楹聯60副》,《書法大世界》,《溫姓本原》,《泰山頌》,《硯邊積跬》,《帖中求正》,《歐陽中石小楷道德經》,《李清照八闕》,《當代書法名家溫彥國》等。

13


14